隨著我國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土壤修復市場正在被引爆,這一商機也正在被國外一些土壤修復公司所看好。專家認為,中國土壤修復市場將呈現中外機構同臺競技的局面。 據悉,發達國家的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研究起步早,美國、日本等國紛紛制定了土壤修復計劃,投巨資用于土壤修復技術與設備的研發,積累了豐富的現場修復技術與工程實踐經驗。 日本在歷史上曾發生櫪木縣足尾銅礦山公害事件,采礦廢水、廢氣、廢渣大量傾入環境,使河流污染,山林荒禿,農田毀壞。為了防治因土壤污染而影響人類的健康,日本于1970年頒布 《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律》,此法以農用地為保護的對象,將鎘、銅、砷3個項目指定為特定有害物質。此后日本又制定了一系列環境標準和法律法規,有效地遏制了農用地的土壤污染。 20世紀末日本市街地 (市區)受污染的土地日益嚴重,為此日本于2002年5月頒布了 《土壤污染對策法》,對調查的地域范圍、超標地域的確定,以及治理措施、調查機構、支援體系、報告及檢查制度、懲罰條款進行了規定,并規定了成為土壤污染調查對象的土地條件及消除污染的土地基準等。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 “塵埃流星”沙塵暴后,美國政府為防止土壤污染、流失會侵害農業生產,通過了《土壤保護法》。1978年,曾經是一個堆滿化學廢料的大垃圾場的美國紐約臘夫運河小區導致該小區家庭流產、死胎和新生兒畸形,成年人體內也長出了各種腫瘤后,1980年美國成立“超級基金”,成百上千億美元的資金被用于污染場地的修復,并于20世紀90年代制定了《棕色地塊法》,專門規范工廠搬遷后遺留的受污染土地(棕色地塊)治理和再開發,保護了無辜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權利。 目前在發達國家,土壤修復產業所占環保產業的市場份額已高達30%-50%,而中國尚處于萌芽狀態。看好中國土壤修復市場的發展潛力,荷蘭DHV集團等一些國際上知名的土壤修復咨詢機構已經進入中國,在中國開展土壤修復設備和技術咨詢業務,而中國本土土壤修復研究機構和工程公司也正積極開展與土壤修復產業發達國家的技術合作,再加上具備熟悉本土情況、技術適用性強的優勢,所以在與國外機構同臺競爭時,中國本土土壤修復機構也表現得并不怯弱。 摘錄自中國工程項目管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