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華永道基礎設施及大型項目投融資服務亞太區主管合伙人馬克·羅思邦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亞太地區的基礎設施市場在2025年或接近5.3萬億美元。 來自普華永道的報告預計,未來10年間,全球范圍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累計增長總額有望達到8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增速最為強勁,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市場或在未來10年間實現年均7%至8%的增幅,投資規模在2025年年末或接近5.3萬億美元。 馬克·羅思邦判斷,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幅度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亞洲很多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階段,又有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對于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巨大;二是有很多專門從事基礎設施大型項目投資的機構和人士紛紛聚焦亞洲地區,因此這個地區的資金充裕;三是隨著更多自貿協定的簽署,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將更加便利,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速可觀,亞洲有望成為世界最主要的經濟體。相較之下,北美地區的基建市場相對飽和,非洲地區則缺乏資金。“綜合上述因素,估計到2025年,全球60%的基建投資項目將位于亞洲,目前這一比例在40%左右。” 馬克·羅思邦分析稱,未來亞太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包含五大熱點:新型交通和公用事業、教育和醫療、電子商務和互聯互通、城鎮化、社會資本更多參與。整體看來,政府投資仍將是基礎設施投資的主要驅動因素,尤其是港口、高鐵、機場、交通運輸等項目。對于私人部門而言,醫療、養老、房地產、能源等行業的吸引力較強。馬克·羅思邦還預計,未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將成為各地解決基建融資的主要思路。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也迎來了很多機遇。普華永道基礎設施及大型項目投融資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不少國內企業發現國外的基建項目所產生的回報有時高于國內,但同時也面臨籌資難、風險高、法律與監管框架不完善等挑戰。黃耀和建議,企業需要在走出去之前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及盡職調查、儲備專業且國際化的團隊、對不同國家法規的差異要掌握、確保供應鏈和融資渠道的通暢等。 從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間的合作來看,中國不僅在貿易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將在金融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中國首次提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成為國際基礎設施融資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馬克·羅思邦認為,亞投行在業務上可以借鑒亞開行、世界銀行的部分經驗,同時亞投行在機制創新上宜做更多嘗試。作為投融資平臺,亞投行無疑將成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的助推器和催化劑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