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同樣,建筑業改革和創新也永無止境,當前應突出抓好轉型發展中關于建設方式、技術路徑、市場模式三方面重要改革,既涉及發展與轉型的關系,又涉及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涉及公平與正義的關系。 一、改革建設方式。深入推進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技術在住宅產業中的更廣泛應用并切實取得實質效果。其中尤以建筑節能顯得頗為突出。因為建筑節能是國家三大節能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比重最大(建筑運行能耗+建造能耗合計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50%);貢獻最大(僅僅一個建筑外保溫技術就可以實現建筑節能效率50~65%);效果最顯著(經過8年左右時間,新建建筑已全面開展,每年可以實現節約近1億噸標準煤,減排約3億噸 CO2,拉動經濟增長約3000~6000億目標;應盡快向既有建筑推進,規模更大,前景更廣闊,如果實現,每年可以節約2~3億噸標準煤,減排5~8億噸CO2,如按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每年可拉動經濟增長約1萬億,改造3~5年即可收回投資)。深化改革,一是要抓住機遇向建筑節能及相關產業、鋼結構及相關產業、合同能源管理、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垃圾處理、環境設計等縱深領域發展;二是要盡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既可節能減排,又可惠及民生,還可拉動經濟。 二、改革技術路徑。我國現有建筑房屋施工技術路徑形成于1982年,稱為鋼筋混凝土現澆體系,又稱濕法作業(以下簡稱傳統技術)??陀^地說,該體系為我國城鄉建設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實事求是地說,其弊端亦非常突出:一是鋼材水泥浪費嚴重;二是用水量過大;三是工地臟亂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質量通病嚴重,開裂滲漏的投訴問題突出;五是勞動力成本飆升且招工難管理難質量控制難。此外,該體系不論添加多少或多新的外加劑,效率似已接近極限,高層超高層建筑7天/層已難有突破,一幢80~100層的高層建筑,起碼要近3年工期。這表明,我國的傳統建筑施工技術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應適時推動工廠化裝配式建筑發展,既可克服以上弊端又可轉變建設模式,效率大大提高。經過近十年的艱苦努力,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歸納起來有三種模式:一是以萬科和遠大住工為代表的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適合于多層小高層,在傳統鋼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技術基礎上側重于外墻板、內墻板、樓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約50%左右,成本進一步壓縮,可以約3天一層;二是以杭蕭鋼構和中建鋼構為代表的鋼結構預制裝配式,適合于高層超高層,在傳統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技術基礎上側重于鋼結構部品部件,盡可能多地工廠化,盡可能減少工地安裝和焊接量以提高施工效率,部品化率約30~40%;三是以遠大可持續建筑為代表的全鋼結構預制裝配式,適合于高層超高層,完全替代傳統技術,有效節省鋼材、混凝土、水用量,部品化率約90%,成本可壓縮1/4~1/2,可以每天1~2層。概括地說,可持續建筑就是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并裝修的“六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節省時間節省投資環境保護)建筑,具有既運行節能又建造節能、既部品化又集成化、既高效率又低成本、既變革技術路徑又變革市場模式的顯著特征,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充分體現了又好又省又快,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一場深刻革命。 三、改革市場模式。我國的房屋建筑市場模式改革雖同時起步(從1987年全國推行魯布革試點經驗開始),但未能及時跟上工業(如石化、電力、冶金、紡織等)及部分鐵路、交通、水利項目市場模式變革的步伐,大多仍延續著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模式,弊端已充分暴露(中標前甲方壓級壓價肢解總包強行分包嚴重;中標后設計、施工方不斷變更洽商追加投資超概嚴重;低層次惡性競爭激烈,市場混亂,腐敗頻發,問題突出。原因就在于該模式背離了市場經濟“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才既講節約又講效率”的規律)。我們很欣慰地看到,有些城市政府已率先開始推動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的建筑市場模式的改革,實現設計施工總承包,使總承包單位有動因既講節約又講效率實現科技創新優化設計縮短工期節省投資,實現“一口價、交鑰匙、買成品、買精品”,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如深圳地鐵五號線采用總承包方式實現節省投資15%、縮短工期38%、實實在在體現了“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又好又快建設,有利于設計施工總承包企業做強做大,有利于公共投資項目提高效益效率有效杜絕腐?。撕笤S多城市建設地鐵時都復制了這種設計施工總承包方式。建議廣泛推廣,一舉改變原有弊端。我們高度關注一些城市政府和一些大型設計、施工單位積極推動設計施工總承包改革創新的經驗。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建筑業競爭更為激烈,但辯證地說,這又是適時改革的有利時機。建筑業轉型發展的確到了關鍵時刻,三方面重要改革已非改不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