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應用、無紙化交付、建材電商平臺……當前,我國建筑業在互聯網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行業的生產品質和施工質量,但在工程項目各方溝通協作、資源傳遞、統籌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著種種“瓶頸”。 在此背景下,上海寶冶集團自主研發的“云平臺”應運而生,并為項目策劃、設計、施工、運維等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一條龍服務”,以其多方協作、精細管理、直觀簡單等特點,實現了工程項目管理的三個“轉變”,全面提升了工程項目管理水平。 從“單兵”向“協作”轉變 深圳市人民醫院項目是深圳市2015年三大重點工程之一,工程量大、交叉施工繁多、各專業協調配合度要求高,諸多難題讓項目參建各方感到莫大的壓力。 “云平臺”的應用打破了這種狀態,總承包方之一的上海寶冶在開工之前積極部署,試圖用互聯網新技術帶領各方走出困境。 業主方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的王寧剛上手“云平臺”就嘗到了甜頭,過去開工程例會,會前要在QQ群中發布信息,臨到開會前還要逐個電話通知,盡管如此還經常有人缺席會議。運用“云平臺”之后,情況則大為改觀。點開首頁的“文件”、“通知”等欄目,在下方輸入內容按一下“發布”,就能在手機端收到短信通知。 就是這么一件小事,得到了業主的極大認可,在軟件推廣初期就要求總包、監理、設計各方部署實施“云平臺”,應用軟件對往來郵件、信息、文檔、資料等進行協同管理,保證各方通信暢通。 “在工程建設中,總承包單位在管理各個專業分包時很難明確工作界限,容易造成施工工序的遺漏,項目各參建方缺乏有效交流,無法形成戰斗合力。”上海寶冶集團副總工程師、BIM中心主任龔利文把平臺比作一個“大池子”,項目各方從四面八方向這個“大池子”里不斷融合,并產生各種“化學反應”,改變了以往單打獨斗的場面,用她的話說,“所有的問題都拿到池子里去‘融一融’。”如此一來,溝通方便了,配合默契了,問題也“融”開了,整個項目團隊的戰斗力也就上來了,很多難題都迎刃而解,項目效益隨之日漸凸顯。 從“粗放”向“精細”轉變 談起項目管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海量圖紙雜亂無章,要用的時候無從找起,項目竣工后資料經常丟失,經常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云平臺”對癥下藥,輕松解決了這一“頑疾”!打開深圳市人民醫院項目“云平臺”可以看到,圖紙被劃分為16個專業,設計方可以上傳圖紙和變更,項目各方可以自行調閱下載,還能在平臺上對文檔進行集中儲存、在線查閱和一鍵歸檔。 在過去,施工現場的問題照片通常需要現場管理人員手機拍照后上傳至微信群或者QQ群,資料不僅分散且不便管理。“如今只要登陸手機客戶端,拍照后可以一鍵上傳,真正實現了掌上辦公。”深圳市人民醫院項目陳云介紹說。 “‘云平臺’還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對任何業務‘私人訂制’工作流程。”上海寶冶BIM技術負責人李樺對記者進行了演示,根據用戶“訂制”的程序,可以發出具體的工作任務。“簡單來說就是你想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保證流程管理的最高效。”李樺說。 讓項目管理人員感到高效便捷的背后,是上海寶冶BIM中心對“云平臺”長達近兩年的探索開發與逐步完善,用汗水和智慧實現了工程項目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的轉變。 從“復雜”向“簡單”轉變 “過去項目管理人員想查看BIM模型比較困難,需要專人協助指導,對電腦版本、配置都要求都很高。”深圳大學西麗校區BIM項目經理田正佳介紹說。 如今,無論是施工人員做施工參考還是BIM工程師做模型審閱,通過“云平臺”都能做到簡單、快速查閱。 能使復雜的事情變簡單就是不簡單!平臺實施經理婁天舉了一個例子,“云平臺”根據BIM模型中的構件種類、尺寸、類型等信息進行工程量統計,自動生成明細表,生成5D成本曲線,輔助工程預算、結算,有效控制了工程成本。 目前,上海寶冶已在珠海十字門中央商務區、蘇州高新金鷹商業廣場、上海真如A6地塊等23個大型項目中全面部署應用“云平臺”,實現流程管理和過程控制“無縫對接”,各個環節“緊緊相扣”,模塊數據“高度耦合”。 “‘云平臺’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讓項目管理變得更加簡單高效,在未來的工程管理中一定大有可為。”上海寶冶集團總工程師劉洪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