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中國建筑企業在非洲和亞洲地區展開了令人矚目的擴張,如今,他們開始進軍更為成熟的市場。 乍看之下,他們進軍歐美的腳步可能像他們在發展中國家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Zhenhua Heavy Industries)正在美國建造舊金山——奧克蘭新海灣大橋。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在巴哈馬群島的龐大酒店、賭場和度假中心項目已破土動工。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China Road and Bridge)正在塞爾維亞建造一座跨越多瑙河的大橋。 然而,中國建筑企業接二連三獲得重大項目的新聞掩蓋了以下事實:他們正面臨新的阻力,他們將發現發達世界比新興市場更難滲透。 在過去20年里,中國建筑業頗有點像一輛重型卡車。根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China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 Association)的數據,在1990年,中國企業簽署的海外工程承包合同總額為25億美元,而去年這個數字達到1344億美元,足足增長了50多倍。 但現在出現了放緩跡象。自2000年以來,中國建筑企業的海外合同金額年均增長27.6%,去年卻僅為6.5%。 增長放緩等因素已促使中國建筑企業考慮進軍新地域。他們近幾年的發展戰略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新聞發言人張湘的話來總結就是:“鞏固在亞非地區的優勢,再次加快在中東的步伐,打入拉美,留心歐美”。 不過,張湘表示,如今“不少大型承包商已經把歐美視作下一個要打入的市場”。 迄今為止,政府鼎力支持與激烈市場競爭的奇妙結合一直是中國企業的成功秘訣。 中國為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資金,一般采取軟貸款換基礎設施開發項目的形式。這使中國國有建筑集團受益匪淺。因為中國在提供貸款時通常有一個條件:相關工程必須由中國企業承建。 中國正試圖把這種模式復制到成熟市場,只不過不是采取發展援助的形式。由于全球金融危機過后銀行貸款大為吃緊,中國政府提供廉價信貸的承諾,對中國企業競標工程合同很有助益。 在巴哈馬群島的賭場建設項目中,中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提供了25億美元貸款,約占項目融資總額的三分之二。至于多瑙河上的那座橋梁,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貸款據信占整個項目資金的85%。 然而,千萬別以為這些中國建筑公司不過是受到政府溺愛的機構。 即使是在中國援助最慷慨的非洲,中國承包商也已通過與海內外對手的競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Group)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歸根結底都聽令于中央政府,但他們在投標中彼此競爭的情況并不罕見。 “實際上,中國大型企業旗下子公司的項目經理們工作方式與一般的私企無異,他們的主要動機就是盈利?!蹦戏撬固沽瓴际泊髮W(Stellenbosch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珊妮•范德盧格特(Sanne van der Lugt)表示。 中方在非洲承建的工程經常被認為質量低劣。安哥拉發生的一系列公共事故更是加深了這種印象,如公路被大雨沖走,一家醫院因墻體出現裂縫而疏散醫患人員。 范德盧格特表示,這種負面看法并不完全公平,在那些政府對整個建設過程保持較嚴密監察的國家,由中方建設的工程就得到了外國工程師和政府的好評。 然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開展業務不存在什么競爭,而在中國目前瞄準的較發達地區,競爭則激烈得多。 瑞典建筑及基礎設施集團斯堪雅(Skanska)首席執行官約翰•卡爾斯特倫(Johan Karlström)表示:“市場競爭極為激烈,中國承包商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還有本土企業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跨國公司?!?BR> 事實上,卡爾斯特倫表示,有可能與中國企業合作、幫助他們學習環保建筑技術所帶來的興奮感,超過了他對中國企業競爭威脅的擔憂。 “這種技術在成熟市場要發達得多,因為這里的工程承包商和所有者都早已將之列入議程。”卡爾斯特倫表示,“他們(中國人)迫切想學習、掌握先進理念和技術?!?BR> 除了在技術上落后西方同行以外,在發達市場的商業規范方面,中國建筑企業也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今年6月,波蘭公路局終止了與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China Overseas Engineering Group)一項價值4.47億美元的合同,就暴露出了上述挑戰。 中海外原本承建一條從華沙通往德國邊境的50公里長高速公路,但很快就遇到了資金問題。中海外是靠著極低的出價贏得這項合同的,被競爭對手指責為“低價傾銷”。 波蘭方面的尷尬,也突顯出了中國建筑企業未來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他們在發展中世界贏得了“價廉但高效”建筑商的名聲,但隨著國內工資不斷上漲,他們的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減弱。 向海外建筑工地輸出中國勞工,或者在國內完成項目部分環節施工(舊金山大橋項目就采用了這種做法)的商業策略,正變得越來越不具有可行性。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張湘表示,她相信“機遇還是大于挑戰的”。 但隨著挑戰不斷增大,中國建筑企業看似不可阻擋的海外擴張勢頭必然會減速。 來源:中國工程項目管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