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認定的地王,可能并不像市場統計的那么多。 1月15日,國土資源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部下屬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在談及2012年各地涌現的地王時稱,他們收集了部分 地王的情況,“從地價的角度進行客觀判斷分析,結論表明2012年以來市場反映強烈的所謂地王地塊,僅有兩宗成交單價超越了2007年以來所在城市的歷史高值,可以稱為地王地塊,其余地塊均不符合判定標準。” 趙松并未透露這兩宗地塊的具體信息。但其“單價歷史高點”的認定方式,卻備受市場關注。 去年12月,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廖永林曾要求,各地明確溢價率標準,適時公布本地“地王”的參照標準。 眼下還不清楚趙松的表態是否代表官方意見。 但一央企開發商昨日稱,目前地方政府在推地時尚無太多限制,還在看監管層怎么定義地王,“監管層看重單價,就推大一點的地塊。風頭更緊,就不推核心地塊,或者一塊很好的宅地里配很多商業辦公(用地)。” 劍指單價地王? 按市場慣常的分類,地王一般分為“單價地王”和“總價地王”兩種。按對比時間點的不同,又可分為年內地王和歷年地王。 但趙松此番的表態,更為強調“歷史成交單價”的概念。 上述央企開發商認為,就單價和總價地王而言,對市場影響更大的是單價地王,“因為這會直接造成房價高,對購房者影響更大。” 據克而瑞統計,2012年全國經營性土地成交單價排名前20位的地塊中,排名榜首的是北京市朝陽區霞光里5號、6號商業金融用地,樓板價為37875元/平方米。排名次席的是上海市黃浦區594(北塊)、596街坊地塊,樓板價34494元/平方米。 但這兩幅地塊均非住宅用地。而且,它們也未必就是趙松昨日所指稱的地王,因為京滬在往年也不乏成交單價更高的地塊。 監管層對于地王涌現的擔憂不難理解。 某央企開發商分析,“政府如果平時推地較少,一旦有較好地塊推出,開發商自然哄搶,所謂地王就會誕生。” 他認為,政府也有很多辦法避免地王,“比如想避免單價地王,就把地塊弄大一點,門檻高了,拍地的開發商就會少了。容積率也是很關鍵的因素,業態不一樣,差別很大。”這家央企在去年曾拿下兩幅被稱作地王的地塊。 但另一央企開發商則指出,地王很難避免,“現在土地出讓都要走招拍掛,地王只是講講而已。蘇州今天就推20多塊地,供求兩旺。” 去年12月,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廖永林曾給出避免出現地王的方法,包括對總價較高的地塊,實行分割處理,劃為多宗地供應;對地段較好、單價較高的優質地塊,綜合采用多種競價方式或招標出讓,等等。 一國企開發商介紹,地方政府現在尚未特別限制地王。前段時間,某區正在四處招攬開發商,推介一塊住宅用途為主、總價超過100億元的地塊。同時,另一區也在推介一宗單價3.5萬元的高價宅地。 回避溢價率“紅線” 相比之下,讓地方政府感受更為明顯的是50%的溢價率“紅線”。 曾有數位地方政府官員告訴早報記者,地塊的成交溢價率最好不要超過50%,否則不好交代,但這也很難控制。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也說,主要還是看成交溢價率,最好別超過50%。但高端地王和平均價格都要看,現在的土地市場有熱度但沒有過熱。一線城市土地稀缺,有熱度,二線城市市場則較為平穩,三線城市土地市場過冷,還對房價有負面影響。 上述央企開發商介紹,現在,土地成交溢價率超過50%,要上報國土部,所以地方政府會盡量避免溢價率高于50%的地塊,免得國土部下來調查,“起拍價比較難定,定低了,溢價率可能就會超過50%,定高了很可能就底價成交。” 數據上看,去年全國成交的土地溢價率并不算太高。 按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的統計,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年上報異常交易地塊275宗,較2011年的609宗相比,大幅下降;溢價率方面,2012年上報異常交易地塊平均溢價率比2011年的均值降低了30個百分點。其中,第四季度上報異常交易地塊平均溢價率比上季度下降了20個百分點。 趙松昨日稱,與土地供應前低后高的規律基本一致,全年異常交易隨各地推出的土地量增長而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往年。高溢價成交地塊的溢價率水平仍處于調控以來的低值,顯示當前土地市場依然處于相對平穩期,因市場預期較好導致的非理性追漲并不明顯。(摘錄自騰訊房產上海站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