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的開頭有這么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這是失望的冬天”——以此來形容當前的房地產行業再貼切不過。 大房企不斷“開疆擴土”搶占市場份額,中小房企則面臨項目短缺資源殆盡的窘境。持續的政策調控所引發的行業整合已然愈演愈烈,而強者恒強的局面還將繼續。 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有波峰、波谷,如何在行業調整的洗滌中笑到最后,考驗著每個房企掌舵人的經營頭腦。在面臨調整時,有人選擇了離場,也有人看到了機遇。 可以看到,自去年以來,僅僅在上市公司中便有大量退出地產業務的例子涌現。先有云南白藥、人福醫藥、中恒集團等非地產主業的公司低調撤離房地產業務,再有中茵股份、萬方發展、道博股份等地產公司完成轉型。在行業調整的影響下,房企的生存“門檻”不斷提高。 幾乎所有離開地產行業的公司,都將原因歸結于結算收入下降、開發項目難尋。而這也反映出當前地產行業運行的一大特點,優質資源僅僅是“有錢人”的游戲,就像不斷攀升的地價一樣,只有大型開發商才有能力去爭奪。 今年以來,土地價格仍然保持著不斷上漲的態勢。近期北京、上海、廣州三大一線城市陸續有地塊高溢價成交。其中,越秀地產以24.6億元奪下廣州單價地王,扣除保障性住房后的樓面價格已經達到34590元/平方米。而從總額來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北京2013年的經營性用地出讓金總額已經是2012年全年的101%,多宗高價地塊的集中成交“功不可沒”。在此背景下,資金實力有限的中小房企自然被逐步擠出一二線城市以及其他城市優質資源的競爭之列,面臨“無米之炊”的境地,不得不逐步撤離地產業。 與此同時,也有人選擇在這場大潮中“淘金”。今年以來,泰禾集團、金科股份等多家房企不斷斥資拿地,龍頭開發商更是持續擴充土地儲備,積累開發資源。即便不是主營房企,也有公司試圖在調整中分得一杯羹。今年以來,雅戈爾便已多次增資地產子公司,并聯手金地集團開發寧波項目,持續加碼地產業務。 逆勢擴張無疑更需要勇氣,因為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僅僅是買塊地建了房就能賺錢的年代。在調控政策的影響下,項目資金周轉難題導致開發商“舉步維艱”的案例屢見不鮮。中江地產便因“紫金城”商鋪回購難題而拖累了業績,公司控股股東的股權流轉更是因此而遭遇流拍。顯然,當前對于開發商而言,如何實現資金順利周轉、如何完成項目定位、如何保證項目品質等,都是需要考量的要點。 無論是止損離場,還是擴大規模,房地產調控所帶來的行業整合潮還將繼續。在這危、機并存的關頭,房企更需要重視風險控制,既避免盲目擴張,也需要適時“止損”。但從短期來看,由于地價持續攀升,大型開發商在土地市場上的優勢已經成為其獲勝的最大“法寶”,強者恒強的趨勢仍將繼續。(摘錄自騰訊房產上海站網站) |